更新时间:2024-06-18 06:17:06下载pdf
本文介绍涂鸦智能 IPC PCBA 生产相关设计要求及制程管控标准,减少客户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工艺和设计问题。
本文件适用于涂鸦智能所有 IPC PCBA 客户端生产。
PCB 在 SMT 生产方向短边过回流炉(Reflow),PCB 长边为 SMT 轨道输送带夹持边。考量因素:降低 PCB 变形量造成品质不良。详见下图:
SMT 设备印刷及贴装 PCB 最小接受尺寸要求:L × W = 50.8 × 50.8 mm。若 PCB 设计尺寸小于这个要求,请做拼板或增加工艺边。详见下图。
SMT 设备印刷及贴装 PCB 最大接受尺寸要求:L × W = 250 × 300 mm。考量因素:机器贴装能力限制。详见下图。
传送边宽度要求 5 mm 的板边,否则距离 PCB 边缘 5 mm 范围內不可以置放元件。金手指边不可当作传送边,且 PCB 四角(含辅助边)需倒角处理。详见下图。
单面基准点的放置数量 ≥ 3(3 个或 4 个),呈 L 或 口 形状,且不对称放置。详见图 4。
Mark 点中心距板边不小于 4 mm。详见图 5。
双面都有贴装元器件,则每一面都应该有 Mark 点。
Mark 点外径为 2 mm,Mark 点的标记点形状是直径为 1 mm 的实心圆。在直径为 2 mm 背景内,不准有焊盘、过孔、丝印标识、测试点、走线等。详见图 6。
参考下图封装设计尺寸。
QFN 散热焊盘过孔直径推荐为 0.2 mm,通孔直径大于 0.3 mm 必须进行背面塞孔,防止焊接时锡从孔内流到另一面。在满足散热的前提下,两个通孔间距最好大于 0.8 mm,否则工厂钢网开孔时无法完全避孔,焊接时散热焊盘底部空洞会比较大。
QFN 散热焊盘过孔直径小于 0.2 mm 时,两面都不做塞孔处理,并且将散热焊盘背面阻焊开窗,焊接时气体可以通过孔内排出,减少散热焊盘焊接气泡。当孔径小于 0.2 mm 时,锡膏不会渗透到背面形成锡珠。
过孔不能放置在两面油墨开窗的区域,且不能 Layout 到元件焊盘上,除散热过孔外,小于 0.3 mm 的过孔需盖绿油。
每个线路上至少有一个测试点,所有测试点尽可能分布在底部,方便测试治具的制作。
射频头测试焊盘与测试点(TX、RX、PWM)边缘间距 ≥ 4.5 mm。
相邻的两测试点之间的中心距离至少 1.27 mm,且 ≥ 2.54 mm 最佳。
测试点的直径是 0.8 mm 到 1.0 mm。
原则上,测试点不可放置过孔。如必须放置,应尽量靠近测试点边缘。测试点中心位置不可有过孔,避免测试时 PIN 针与测试点接触不良。图 8 不合格,图 9 合格。
测试点之间不应设计其他元件,测试点与元件焊盘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 1 mm,以防止元件或测试点之间短路,并注意测试点不能涂覆任何绝缘层。
锡膏印刷钢网尺寸根据印刷机型号,常用尺寸 29 × 29 英寸,23 × 23 英寸,650 × 550 mm。 优先选用 29 × 29 英寸。
在获得良好的印刷品质过程中,钢网开孔和孔壁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钢网开孔以面积比为目标(AAR)。
如果钢网开孔在设计过程中违背了 AAR 比率规则,需要与涂鸦工艺工程师确认钢网局部加厚或减薄。在选择钢网厚度之前,需要确认元件焊盘和焊盘间距,有些元件焊盘距离较小。
钢网厚度规范:钢网厚度取决于面积比和宽厚比,要有良好的面积比和宽厚比。
根据面积比与转移效率、影响锡膏体释放和体积重复性的关系,局部改变钢网厚度可能对沉积物的绝对体积和标准偏差产生有利影响。当需要更好的面积比时,将使用局部减薄的模板(降薄)。当需要比孔径理论体积更大的体积时,将使用局部较厚的模板(加厚)。
针对电铸钢网每 1 mil 减薄,至少需要 30 mil 间隙。
开孔位置中心对准钢网是所有标准网板制作的标准。
IPC PCBA 底板上的模块板钢网厚度控制在 0.12-0.15 mm 之间。如果因 0201 或其他细间距元件导致模块焊盘钢网厚度不能到达 0.12 mm 以上时,需使用阶梯钢网进行局部加厚,保证模块焊接有足够的上锡量。
IPC PCBA 底板上的模块板钢网开孔需要进行单独的优化,焊盘宽度方向上下两边需要进行内切防锡珠处理。焊盘长度方向需要进行内切外扩处理,增加锡量。
IPC USB PTH 元件 SMT 通孔回流钢网开孔规范如下所述:
PCB 板厚 1.6 mm:
PCB 板厚 1.2 mm:
锡膏需严格按照锡膏供应商要求进行管控。印刷前,确保锡膏在有效期内并已回温和搅拌完成,具体回温时间和搅拌时间参考锡膏规格书。如无法获得相关信息,建议按冷藏温度 2℃- 10℃,回温时间 2-4 小时,搅拌时间 1-3 分钟进行管控。锡膏开封后,建议 24 小时内使用完成。
印刷参数需根据锡膏和产品特性以及印刷设备进行设置,建议按印刷速度 40-70 mm/s,印刷压力按 0.018-0.027 kg/mm 刮刀长度。例如,300 mm 长度刮刀压力设置范围 5.4-8.1 kg,需保证印刷时,刮刀工作区域没有明显的锡膏残留。
锡膏印刷质量需要进行检查。如果没有 SPI,需安排人员进行目检,重点检查锡膏印刷偏移、厚度、面积、体积。SPI 检测参数建议:以实际钢网开孔为基准,局部增厚区域与正常厚度区域需分开设置。偏移:± 30%,厚度:60%-170%,面积:60-170%,体积:50%-180%。
以上参数仅供参考,SPI 设备为光学检测设备,检测时会存在一定误差。检测参数需客户按实际效果进行优化,目标是将印刷不良在贴片前拦截但又不能出现太多的误报。
使用 SAC 305 无铅锡膏时,炉温设定可参考下表。客户需根据实际回流焊接设备和产品的 PCB 厚度以及元件组成结构进行调整,主要考虑所有器件温度需满足制程界限要求。
炉温测试板必须使用实物板进行制作,建议每次更换产品时进行炉温测试,连续生产时每天进行 1 次炉温曲线测试。炉温曲线建议按下方推荐制程界限进行设置。
使用 SAC 305 无铅锡条,客户需根据实际波峰焊接设备和产品的 PCB 厚度以及元件组成结构进行调整,主要考虑所有器件温度需满足制程界限要求。
Sensor 镜膜需在 SMT(BOT + TOP)面完成贴片焊接,并完成 AOI 测试后粘贴。
Sensor 元件和 QFN 元件需要 X-Ray 检查焊接品质(少锡,连锡)和空洞气泡比率 ≤30% 以下。
通孔元件需要 X-Ray 检查通孔吃锡填充高度 ≥ 75% 以上,空洞气泡比率 ≤ 30% 以下。
该内容对您有帮助吗?
是意见反馈该内容对您有帮助吗?
是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