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鸦离线语音方案,将离线语音模组和联网模组相结合。既能通过离线语音,也能通过 App 进行远程控制产品,还可以实现语音调用 App 场景。
涂鸦提供离线语音模组、联网模组、手机面板组件和离线语音 IIC 协议等,为您提供快速的产品对接方案。
方案介绍
离线语音模组
- 支持离线语音模组 VCT1 和 VCT2
- 支持单麦克风输入
- 支持单喇叭输出
- 支持小智管家唤醒词
- 支持中文普通话
- 支持最大100个词条
- 支持TTS自定义回复
- 支持3米远场唤醒
- 支持语音本机功能控制
- 支持语音调用APP场景
- 支持语音引导设备进入配网模式
联网模组
- 支持 Wi-Fi + 蓝牙模组 WB3S 和 WB2S
- 支持 Zigbee 模组 ZS3L 和 ZS2S
- 支持 Wi-Fi 和 Zigbee 的通用串口协议
- 支持 Wi-Fi 和 Zigbee 的离线语音 IIC 协议
手机面板组件
- 支持面板工作台上添加离线语音助手,自定义面板
- 支持离线语音助手自定义图标
- 支持喇叭音量调整
- 支持离线词条的面板展示
离线语音 IIC 协议
- 支持 DP 点的透传
- 支持场景文本的透传
- 支持配网协议
- 支持状态的交互
方案创建
第一步:确定对接方式
第二步:确定离线语音需求
- 确定产品的功能,列出控制词条文本和播报回复文本。
- 确定预设的 App 场景文本。
第三步:创建产品
本小节仅介绍大致的产品创建步骤,详情可参考 选品类创建产品。
-
在 涂鸦开发者平台 上,选择对应的产品进行创建。
-
联系涂鸦客户经理,协助绑定指定 Wi-Fi 模组和固件,开通语音系统 DP 点 203~208。

-
选择 可视化创作面板。
-
完成多语言等、配网文案、三方语音技能等产品配置,发布产品。
第四步:产品组装和测试
- 联系涂鸦客户经理,获取离线语音模组和固件
- 完成样机生产,测试产品的离线语音功能和智能功能
- 测试完成,下单量产
原理图设计参考
选型和结构设计参考
麦克风选型
- 选择模拟麦克风,且麦克风的灵敏度和信噪比选择尽量高些的,推荐麦克规格为灵敏度级 -32±3dB,信噪比 >70dB。
- 麦克风需要明确要求是否需要防水防尘。如需要则采用具备相应规格的防水防尘膜麦克。
- 麦克风的胶套厚度,线材,插座接口,需要与结构匹配。结构按麦克及胶套物理尺寸进行开孔开槽设计。
- 麦克风因为涉及到胶套及结构,可能存在开模及订货周期,开发早期需要提前关注。
麦克风结构设计参考
-
麦克风安装位置选择
- 需尽量扩大拾音范围,避免遮挡。
- 放在产品的正面,保障最大范围拾音。总之,需把麦克风合理地设计在产品正面/顶部/底部的位置上,且保障麦克风的拾音范围最大。
- 麦克风安装位置的外壳开孔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麦克风完全露出平行于产品表面,另一种是麦克风地方开 1 个或多个小孔,中心开孔直径范围 1.5~4mm。中心开孔直径孔径和面板深度(厚度)关系:要求孔直径 >80% 孔深度。

- 对于工作时麦克风位置不会震动的机器,一般麦克风采用薄胶套(套上胶套后整体直径约为 7.2mm);对于工作时麦克风位置有振动的机器,需要从结构上避免振动对麦克风的影响,麦克风需要采用厚胶套(套上胶套后整体直径约为 10mm)。对于振动较大的机器,需要把麦克风安装位置结构材料改为软性材料达到减振效果(比如硅胶材料)。
-
干扰源降噪参考:
- 麦克风应尽量避免风吹气流影响。声音传播的介质是空气,当大于 1m/s 的风会带动空气流动,使介质形成密度不均匀的状态,声音在这种情况下传导会失真,影响识别效果。
- 麦克风应该尽量远离噪声源,如果机器工作时会产生噪声,麦克风安装的位置应该尽量远离这个噪声源。
- 麦克风及电路应该尽量远离电磁干扰(例如电机)。并注意麦克风一般都有正负方向,接反会影响影响识别效果。
-
安装孔设计:
- 做一个腔体固定麦克风,并保持密封,使麦克风到外壳的空隙不能有气体对流。

- 安装孔固定:麦克风装进腔体后,需固定住麦克风后部(见后面安装说明)。严格避免结构内部的振动,音源,气流等噪声直接传导到麦克风。
- 如产品设计有 AEC(打断功能),需要特别注意将喇叭和麦克风分开,尽量避免喇叭发出的声音近距离直接进入麦克风。
-
麦克风安装时需完全插入胶套中,且保持密封牢固严实。避免歪斜安装及麦克风未插入胶套底部。
-
其他设计注意事项:
- 结构设计时,根据实际麦克风的尺寸进行安装孔槽的结构设计。
- 结构设计时,注意拾音孔孔径,深度:要求孔直径 >80% 孔深度。
- 结构设计时,要求拾音孔中心和麦克的中心应对齐。
- 结构设计时,要求拾音孔中心距离面板边缘 >1cm。
- 结构设计时,如果麦克风 开孔不可避免留有空隙,请保证空隙是对称存在。如果麦克风 某侧面空隙过大,将会严重影响麦克风采音及语音识别效果。

-
把麦克风正确安装到安装孔后,建议后部采用胶垫密封麦克风后部,并使用塑料固定,保障麦克风后部密封严实且牢固。这样可以避免麦克风后部(或产品结构体内)的声音(或噪声)通过麦克风后部进入麦克风内部,影响识别效果。
-
通过胶套和垫片及固定装置,可以很大减小麦克风正面以外方向的声音对麦克风的影响,让有效声音尽可能多的从麦克风正面方向传播过来,从而保障识别效果。
-
严禁使用尖锐工具接触或顶住咪头正面拆卸,或徒手抓住咪头线硬拉等暴力拆。拆装下的咪头带胶套组件后,建议整体更换咪头带胶套组件,以免不当拆卸影响麦克风质量。
-
麦克风需避免手工焊接麦克风焊盘,手工焊接会影响麦克风的重要指标性能(例如灵敏度和 SNR)。
-
建议采用密封材料密封麦克风后部,避免麦克风后部声波进入麦克风,影响识别效果。
-
如果考虑成本因素,采用点胶方式密封麦克风后部,需注意工作环境避免高温,并注意热熔胶棒的品质。我司建议采用高品质热熔胶棒,这样可以避免胶体过早出现开裂或脱落。
喇叭选型
- 功放基本规格为是 8 欧 2W,在不改变功放的情况下,请选择 8 欧 2W 及 2W 以下的喇叭。客户自选功放的情况下,客户自行选择喇叭功率
- 喇叭尺寸根据产品结构情况合理选择。
喇叭结构计参考
- 喇叭尽量远离麦克风,尽量与麦克风背向放置。
- 产品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并处理好喇叭播放时的声音传播及震动传导。避免或减小喇叭声音传到麦克风,并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小振动。
- 喇叭声音进入麦克风太大,会影响语音识别效果(视具体产品、具体结构和具体应用场景而定)。
- 建议产品结构设计时,设计出喇叭的出音孔和安装槽,避免喇叭发出声音在产品结构体内部反射传播,影响识别效果。
- 喇叭的声音尽量避免直接在产品结构体内传播,尽最大可能使喇叭声音通过出音孔传播到产品外部。可以在喇叭纸盆四周增加密封材料进行避免。开专门的喇叭安装槽,并密封好喇叭后部。
- 考虑产品外形外观,结构及安全因素,推荐在喇叭纸盆方向的投影区域,开多个 1~3mm 小孔作为出音孔。